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_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_日韩欧美 a级_人人爽人人澡人人人人妻

鑄造平臺 成就員工 創知名品牌 建專家團隊

國內資訊

新一線城市話題再掀波瀾

新聞時間:2017-10-20 文章來源: 文章作者:ztcjjt
“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提法并不科學
 
 
管清友提出9個城市有望成為“新一線城市”并非無的放矢。他認為,和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一線城市人口占比偏低,有增加第一層級城市數量和規模的內在需求。“我們統計了一下,中國一線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只有約5%。”
 
管清友表示,北上廣深等第一層級城市各自的人口規模約2000萬。如果增加到8個,第一層級城市承載人口1.6億。如果每個層級1.6億,用6個層級可以承載約9.6億人口,可以明顯提高中國的城鎮化率。
 
但是,通過“增加一線城市數量”來提高城鎮化率,有的區域經濟學家并不認同。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就表示反對。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國內常被提及的所謂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房地產市場,此后說北上廣深是一線城市,也是基于房價高。
 
現在再提出至少還需要4個一線城市,難道是希望更多城市的房價再提升嗎?一線城市是房地產領域的說法,劃分方法并不科學。例如,溫州房價曾經很高,按此劃分溫州也應該劃為一線城市;但后來溫州房價腰斬,你說溫州是一線城市嗎?”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也不贊成這種提法。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劃分是一種非學術范疇的經濟概念,最早確實是由從事房地產的人士提出來的,劃分沒有固定的標準,既可按行政級別劃分,也可按城市規模、人口數量劃分,還可按經濟發展水平和GDP總量等標準劃分。
 
“這個概念跟中國經濟發展、跟區域經濟發展沒有直接的關系。如果真有必要劃分出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就讓市場去決定。現在人為地去規劃幾個一線城市,本身并不科學。”
 
哪些城市是中國“一線城市”有爭議

由于一線城市劃分沒有固定的標準,到底哪些城市是一線城市也沒有權威性認定。
 
市場普遍公認的一線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因為這4個城市無論是在GDP總量上,還是對就業者的吸引力,排名都比較靠前。
 
除此之外,國家統計局2010年調查五大一線城市空置房時選取的一線城市名單為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深圳。相比北上廣深,多了一個天津。
 
還有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即中國四大直轄市作為一線城市。當然這種劃分方式,僅僅考慮了城市的行政級別。
 
“根本就沒有哪一個權威機構對一線城市這個提法做過明確的界定,也很難去進行準確的判定。因此,用‘一線城市’或者‘新一線城市’這些概念衡量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并不準確。”肖金成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衡量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有多個指標,比如城市發展水平、生活水平、人均收入、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的吸引力、國際知名度等等,因此用“城市競爭力”“國際化大都市”來定性比較權威,畢竟是經過了學術部門的研究。
 
學界認可“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排名

目前關于城市綜合實力的排名有多種,比較權威的當數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競爭力報告。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由中國社科院主辦,自2003年開始,該報告每年發布一次,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比較后排出座次。這份報告主要是由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國內著名高校、國家權威統計部門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歷時大半年時間聯合完成。
 
報告從全球的視角來分析中國城市的整體位置,包括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同時提出中國城市的全球競爭戰略,為相關省區和具體城市分析自身競爭力,制定提升競爭力的戰略提供啟示和參考。
 
2017年6月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5》顯示,城市綜合競爭力20強分別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天津、北京、澳門、蘇州、武漢、佛山、南京、無錫、東莞、成都、新北、青島、鄭州、廈門、長沙。此外,《報告》篩選出9個轉型升級的最佳案例城市,分別是:重慶、深圳、廣州、成都、佛山、包頭、南通、蘇州、長沙。
 
除了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認定也得到不少專家的認可。
 
有人說,國際大都市,是城市化進程中一頂給城市戴上的皇冠。國際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蘇格蘭城市規劃師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來的。英國地理學家、規劃師彼得·霍爾將這一概念解釋為:對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全球性經濟、政治、文化影響的國際第一流大都市。
 
在肖金成看來,國際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系,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不僅僅是一個城市人口規模指標,真正要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還需要經濟、對外交往、影響力等多個指標來衡量,根據綜合指標進行研究分析,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標準。”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分別在2002年和2011年進行關于國際化大都市的研究,認定的我國十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天津、沈陽、南京、杭州。除了國際化大都市,還排列出了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認可上述排位,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這些認定符合學術規范,不是從房地產延伸開來的概念。“此外還有國家中心城市的認定,這不是學術界的研究,是國家層面的命名,也擔負著一定的責任和使命。這些都是綜合考慮到一個地區和城市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以及在整個國家經濟發展中要扮演的角色,根據綜合指標進行的研究分析,市場是認可的。”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友情鏈接